“移栽机彻底改善了种植户弯腰移栽的产业现状,科技改变生活。奋进”
“收获机能让甘薯从地里直接成框打包好,铁块头省去了多个环节的做细奏响人力,真是活广便捷。”
……
2月19日,东甘在广东农技大讲堂——甘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演示会上,薯机设备涉及甘薯生产全流程的械化16款农机齐亮相,多款还是产业首秀,引得来自汕尾、汕头、河源、梅州、惠州、清远、潮州、揭阳、广州等地的农技专家、农机经营人员、甘薯种植户等150多人围观讨论。(农机详细资料请点击:)
甘薯机械化,薯业发展动力
一年春作首,百业农为先。每年3、4月是广东春季甘薯种植的时节,在“粤强农装”工程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动下,甘薯机械化装备成为甘薯产业的发展引擎。
甘薯产业是农民增收的“金钥匙”,也是保障粮食安全、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。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指出,近年来,广东农机系统千方百计提升甘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,机械化生产新模式、新技术、新装备示范效应初步显现。下一步,广东要继续从强化装备研发与改进、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、推动农机农艺融合、完善甘薯机械化服务体系等方面着手,持续加快推进甘薯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。
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,围绕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要自觉打头阵、当标杆,推广使用“粤农技”和“农友圈”小程序,推动技术服务向产前延伸、向产后拓展;要聚焦短板弱项,加大良种、良机、良法推广力度,进一步提高全程机械化作业质量,持续优化装备性能,努力提高关键技术模式到位率和覆盖面,探索出一条以科技和装备为支撑、以机械化为手段的甘薯生产新路径。
甘薯是汕尾第二大粮食作物,种植面积28万亩,产量50万吨,其中陆丰市甘薯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,产量42万吨。汕尾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叶杰雄表示,“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大力推广普及先进的甘薯生产作业装备和技术,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弱项,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。”
汕尾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叶杰雄
机械化水平提高,省时省力
在甘薯生产全程的机械化实践中,甘薯耕整起垄、田间管理环节机械化水平较高,而移栽、杀秧和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稍显不足,后者对机手的操作和设备的灵活性有一定要求,一方面要尽可能找到最适合的操作参数,一方面还要避免伤到薯蔓和薯体。
移栽是甘薯生产过程中的一项技术活。移栽前,要起垄,使得甘薯有充分的空间进行生长;移栽时,薯秧需要进行斜栽或平栽,以提高甘薯产量,同时需要进行浇水、施肥等操作。旧型号的甘薯移栽机,有些不能适用于复杂的地形,有些则不具备起垄、浇水等复合功能,使得农户使用意愿较低。近年来,不少多功能复合式的移栽机出现,解决了上述问题。
“这台机可以与拖拉机配套,一次完成旋耕、起垄、施肥、打药、铺滴灌带、覆膜、移栽(船底式栽苗)、浇水。”据山东火绒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富有介绍,这款2ZQX-1型多功能复合式红薯移栽机不仅功能完善、节省人力,同时还可以根据需求定做一行、两行、三行,“前面起垄,后面移栽”,一次执行多项作业。
这款移栽机能做到边起垄边移栽,大大缩短劳动时间。
现场还展示了一款陆丰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自行研发的移栽机,合作社理事长郑兰芳介绍,这款移栽机是根据陆丰当地情况所研发,能同时进行三行作业。
陆丰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自行研发的移栽机,能够较好适应陆丰的土壤和地形条件。
对于一些小型田块,“小码”机型则更适宜。广州市汇奥机电有限公司的井关PVH100-70PSDBL甘薯移栽机一人便可以操作,移栽过程中不需要操纵机器方向,秧苗入土后,压实土壤,促进成活。
一个人就可以操作的移栽机
甘薯收获前,杀秧能够进一步提高甘薯产量,同时实现还田肥土的效果,但问题随之而来,“杀”得程度深,易伤到薯体,只“杀”表面,不如不杀。“这台牵引式薯蔓粉碎还田机,最大的亮点就是可以边粉碎还田,边将甘薯翻挖出来,”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负责人蔡秀琼介绍,这款设备目前正在样机试制中,机型小巧,可以挂在拖拉机上进行作业,“你可以灵活控制它的刀片作业高度,‘杀’得恰到好处。”
这款牵引式薯蔓粉碎还田机,最大的亮点就是可以边粉碎还田,边将甘薯翻挖出来
收获是甘薯生产环节中另一项技术活。收获机传送带振幅太大——薯体破皮,传送带材质过硬——薯体裂开。“经过改良的4ULZ-90型自走式薯类联合收获机,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,极大降低破损率。”蔡秀琼介绍。
收获机将成熟甘薯翻挖出来,挖出的甘薯完整、附着泥块少,直接就能装箱
短板仍在,创新是关键
甘薯生产若不依靠机械化设备,不仅效率低、人工成本高,在近年来农村劳动力逐渐减少的情况下,更是难以推进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。近年来,广东聚焦短板弱项,进一步提高全程机械化作业质量。
“但是,也不应忽视目前广东在移栽、杀秧及挖掘收获环节机械化的短板。”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博士官晓东指出,广东种植结构和栽培农艺繁杂,农机农艺适配性差,这一现状制约了机械的研发和使用。
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博士官晓东
这也是当前广东甘薯机械化的现状。在演示会现场,杀秧机杀秧不完全、收获机收获不彻底、移栽机移栽后要人工补栽,种种问题都表明,机械化的路行得通,但还要走、要大步、坚定、有力地走。
“我们要面对现有的问题。”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科长聂虎子认为,农业机械化设备作业时要考虑当地地形、土壤性状,广东地形复杂,很多平原地区通用的农机到这里反而不适用,“标准的土地既然难以复制,我们可以提高创新研发能力,研制出适合当地的农机。”
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科长聂虎子正在讲解农机的型号、功能、作用、效果。
为此,官晓东建议,在推进甘薯生产全程机械化过程中,要创新基本生产条件建设,进行宜机化改造,创新新技术、新装备研发,在对关键问题的攻坚上推动落实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,创新发展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及家庭农场管理模式。
此外,广东省普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、推广研究员冯顺洪以“普薯32号”为例对普宁市的甘薯成果进行分享。聂虎子对“农友圈”展开介绍。
广东省普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、推广研究员冯顺洪
更多图片↓
统筹:赵飘飘
撰文:王志敏
摄影:吴秒衡
来源:南方农村报社
第十九次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终评工作已经结束。根据《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章程》有关要求,现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“野外奖”和“科研奖”终评结果在基金会网站通知公告栏上予以公示见附件)网址:https://www. ...
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,来接力了!_南方+_南方plus这个冬天,由“尔滨”而起,到广西砂糖橘,南北走亲戚,交互旅游爆火出圈。在大雪纷飞的北国,天南海北的游客受到东北老铁的热情款待;在千里之外的广东,冬 ...
从不足10万元到75万元,广东能源集团激活乡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新动能 | 聚力百千万 粤企显担当_南方+_南方plus“自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,广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系统内部共有14家单位承担地方驻镇帮镇 ...
近日,在2025年全国电力工业物资管理创新成果发布会上,中国神华产权所属广东公司惠州电厂《国能惠州二期2×400MW级燃气热电联产机组工程数智赋能物资管理》项目,于众多优秀参赛成果中脱颖而出,荣获全国 ...
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讯记者薛庆元)在中消协刚刚公布的2022年百城消费者满意度测评结果中,江苏南京位列全国第五名,成绩显著。为了进一步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,3月15日,在南京市纪念3•15国际 ...
1月19日,广州市2023年消费帮扶工作总结表彰在广州国际医药港顺利召开。会议总结了2023年广州消费帮扶工作情况,表彰了一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单位、企业,现场授予了“消费帮扶积极参与单位”牌匾,并对 ...